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浪潮中,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正成为主导力量,在实现能源转型的同时,也深刻颠覆了电力系统稳定特性和运行模式。为应对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
当前,气候变化威胁正在加剧,全球多地极端高温和降水事件频发,2024年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作为《巴黎协定》的关键履约国,中国承诺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正在将气候治理范围从二氧化碳扩展至所有温室气体,尤其是甲烷这一增温效应极强的短期气候污染物。作为全球最大的甲烷排放国,中国于2023年发布...
清华大学关大博教授团队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 Reports Sustainability在线发表题为“Inclusive wealth growth pathways within the carbon peak target f...
交通运输行业贡献了全球约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减排进程因系统复杂性与经济敏感性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挑战。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在保障运输...
导读这项研究结合遥感、机器学习与技术经济优化模型,系统评估中国367座城市屋顶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可布署潜力,突破以往单一技术或经济考察的局限。研究细化建筑分类与区...
近日,清华大学“碳中和与能源智联”(CNEST)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项目团队及合作者研究探讨了煤电容量控制和可再生能源扩张对中国净零排放战略的综合影响。该研究构建了...
构建以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全球能源清洁转型和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的核心技术途径。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在电力供...
减缓气候变化能通过减少空气污染排放,增加绿色出行,以及调整健康饮食结构等方式提升公共健康水平,这将为开展气候行动提供更强的动力。《COP28阿联酋气候与健康宣言》...
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张少君副教授课题组在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碳足迹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课题组联合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
近日,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灿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气候资金数据构建方面取得进展,基于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及多边气候基...
钢铁行业是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贡献了全球约7%的碳排放,其脱碳对于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1.5℃温升目标及国家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传统的流程改造和能效提升等措...